数字化供应链协同看制造业价值黑洞

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,面对美国「贸易战」的惊涛骇浪,国民经济并没有受到明显冲击,制造业功不可没。但制造业「大而不强」的情况仍十分突出:产品遍布全球,但多数产品处于中低档;制造业增加值率只有26.5%,远低于发达国家35-40%的水平。「贸易战」加深了制造业的低利润困境,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,「世界工厂」的基础有坍塌之虞。本文基于价值工程分析,从供应链角度分析价值黑洞并给出解决方案

1.png

▲ 01.钱到底去哪里了?

企业不盈利无法生存,对制造业来讲,质量、成本、交货期是最基本的约束条件:订单的保质、保量、准时交付,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直接体现;订单利润空间是企业存活的基础,也是经营者最关切的。但看现状:

温州从事阀门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企业有1100多家,近几年起码倒了两三百家;活下来的现在也是危机重重;最后留存的良性企业可能占比不超20%。

某工程机械整机企业:2018年营收180亿,利润7.9亿,利润率3.4%;2017年更低,只有2.86%,而平均毛利却在30%左右,见下图。 

2.jpg

▲ 02.制造业成本因素及控制方法

我国现阶段的制造业成本主要由原材料成本、直接人工成本、制造费用等构成。制造类企业为了控制成本,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,采取多种措施、多方面降低成本,然而经常收效甚微。近期针对一家工程机械客户,从价值工程角度做了对标分析后发现,供应链协同存在着被忽视的价值黑洞,这家企业主打产品是挖掘机,年销售额约1.5万台,营业额100亿人民币,在这家装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立项准备过程中发现其特点:

ETO/MTO 模式:即所谓「项目型制造」,是按订单设计、制造的模式;

工程变更多而频繁:通常每天都会有几起,产品交付前会有多次变更;

关键零部件单价高、交付周期过长:甚至超过一些订单的总交付时间;

研产供销的协同主要靠手工:需求计划、生产计划、采购计划、装机计划之间彼此缺少协同,各层计划到详细计划之间无法及时同步,采购评估、综合评审等速度和准确度严重不够,等等若干问题。

为解决以上问题,我们基于思爱普(SAP)的价值工程分析工具VLM系统,与客户管理团队一起整理了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数据,做了对标分析,发现五项供应链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,其中缺货影响最大,见下图:

3.jpg

其中仅「缺货导致的损失」一项,比照业内平均水平就有1.211%的改进空间,按全年营业额计算,就是1.2亿多的收益!这么一算,客户也觉得很震惊。因此,当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案后,客户就非常理解。

▲ 03.针对供应链价值黑洞的分析及对策

以上问题,根据传统成本分析思路,很难考虑到供应链协同所隐含的这部分成本,堪称「价值黑洞」,要解决这种问题,就要将整个供应链的各种因素纳入考虑,实现与上下游利益关联者更好的「连接」和「协同」。

SAP针对这种需求,推出了集成业务计划管理平台IBP,与供应商寻源、供应链执行管理一起打通企业供应侧的数字化管理,整合企业内部运营管理(PLM/ERP/APO/MES)和营销&服务管理,打通从客户到供应商全链路,实现从分散的手工操作到信息共享&协同作业,打造端到端集成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。见下图:

4.jpg

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可帮助企业达成如下目标:

1、实现企业计划体系的数字化、系统化管理:覆盖长期计划、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,实现需求计划到生产计划、生产计划到采购计划的打通,全面提升供应链灵敏度和柔性,同时提供数字化、智能化模拟场景分析,推动产销协同和智慧决策;

2、提高预测准确度:从被动需求汇总走向主动需求管理,从对机型做预测走向按照机型结构做预测,大幅提升订单满足率并降低挖机库存;

3、科学、合理的精细化排产:依据节拍、产能、物料、订单优先级等约束条件自动排产,通过数字化提供最优的装机/结构件生产排产计划,解决装机计划与结构件排产脱节问题、缩短排产时间,提升设备产能利用率;

4、降低库存并提升库存周转率:提高产销协同效率和采购频次,优化四大件和关键物料(液压件)的库存策略,监控供应链库存水平并提供预警。

▲ 04.评价及结论

根据行业价值对标分析,领先企业通过数字化供应链平台获益状况如下:

库存覆盖天数:降低34%

预测准确率:提高8%

订单履行按时交付率:提高35%

由于库存短缺造成的收入损失:减少19%

IT 成本:降低44%

运营收益:提高36% 

5.jpg

1.gif

以IBP为核心的SAP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,可以帮助企业将分散的手工操作模式,转向集成的、主动的端到端供应链管理体系,在传统的成本控制之外另辟蹊径,实现真正的供应链协同,堵住隐藏在企业供应链中的「价值黑洞」。

   CopyRight   2016 -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洛阳沃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 豫ICP备11022478号-3

咨询电话
0379-63630379
欢迎留言
我们将尽快回复!